速讯:密云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百倍扩繁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23-05-30 14:52:35

近日,密云区首次公布了野生维管束植物、资源植物和重点保护植物三类植物名录。名录显示,密云区记录在册的野生维管束植物已达123科528属1117种,包括野大豆、大花杓兰、轮叶贝母、尖帽草等国家级、市级珍稀野生植物69种。其中,轮叶贝母野生植株仅八九年时间就从约20株繁殖至2000余株,实现了百倍扩繁。

作为北京面积最大的生态涵养区,近年来,密云区坚持生态优先、保水富民、绿色发展、特色一流的发展思路,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资料图片)

雾灵山林场职工正在对保护区内的野生资源进行普查。 孟辰冉摄

珍稀野生植物“安家繁衍”

位于密云北部的雾灵山,北京东北部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是华北地区生物多样性富集区之一。在广袤的绿林中,不仅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更生长着很多独有的珍稀物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轮叶贝母就是其中之一。

轮叶贝母,属于百合科内最大的家族——贝母属,主要分布在东北至华北地区,生长于高海拔山坡草地或林下。小小的花朵宛如一盏垂吊的宫灯,走近细看,每朵花的被片上散落着方块状的紫色、红色和绿色色斑,犹如马赛克一般,十分奇特。而在被片的内侧,挂着晶莹剔透的花蜜,甜度可比得上蜂蜜。

在北京,轮叶贝母仅在密云雾灵山高海拔地区发现,数量稀少。由于野生贝母资源面临很大威胁,所有贝母均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这样珍稀的植物,起初在雾灵山的分布数量也并不多。“2014年时曾进行过调查,轮叶贝母仅有约20株。”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护林员马志红介绍,为了帮助这些极小种群珍稀野生植物繁衍,园林部门陆续实施了人工授粉、动态监测、近地繁育等措施,目前轮叶贝母在密云山林间已有2000余株。

密云区持续推动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监测和保护工作,区域内先后发现北京无喙兰、北方鸟巢兰、铁木种群、尖帽草等珍稀、濒危植物,随着调查的深入,新物种、新分布、新记录也在不断涌现,丰富了植物区系资料。

对于这些极小种群的野生植物,密云区园林部门协同多部门联动,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及栖息地修复、水生态恢复等工作。“我们建立了轮叶贝母保育基地、铁木扩繁基地、刺五加原生境保护点等多个实验基地,通过人工培育、迁地保护等举措,使极小种群珍稀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护。”马志红说。

年底摸清生物资源“家底”

众多极小种群珍稀野生植物的出现,正是密云生态保护的成果之一。近年来,密云区实施了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机制。

密云水库是北京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密云区创新整合水务、环保、渔业、城管等主管部门的执法职能,组建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在全国率先实现特定区域综合性执法。水库155高程范围内全面退耕禁种;水库上游清退畜禽养殖,建成73条清洁小流域。目前,密云水库上游的潮河、白河均达到地表水Ⅰ类标准,实现清水下山。关停上下游5座矿山及水库周边110家企业,建成8.5万公顷水源涵养林。密云水库及上游主要河流的入境、入库位置和重要支流、干流交汇处已安装28处水质在线监测设施,确保净水入库。

绿水总与青山相伴。截至目前,密云区湿地面积达到1.64万公顷,森林资源蓄积量达389万立方米,均居全市之首。通过实施新一轮百万亩平原造林、京津风沙源治理、斑秃绿地修复、库滨带水源保护林等工程,实现了绿化总量跨越式发展,构成了以湿地公园、城市森林公园、小微绿地、口袋公园、城市绿道等多种绿化类型交织的绿色空间格局。山脉、原野、城乡的一抹抹绿色愈发浓郁。

卓越的生态成果,孕育了珍贵的野生生物资源。在密云的青山绿水中,到底还藏着多少野生动植物宝藏?这一问题今年即将揭晓。年初,密云区生态环境局宣布启动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对陆域高等植物、大型水生植物、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类、爬行类、昆虫、鱼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大型真菌、藻类、浮游动物等12类物种开展本底调查,对密云区生物多样性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摸清密云生物资源“家底”。该项工作计划将在今年内完成。绿色发展格局打造“生态富民”

多年来的生态保护成果,不仅为野生的生灵营造了家园,更成为密云绿色发展的雄厚基础,

近年来,密云区围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大力发展生态文旅、生态农业,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天然氧吧、中国高质量发展典范城市……一系列国家级荣誉纷至沓来。

乘生态成果东风,发展之势迅猛。就在上个月召开的2023年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现场集中签约了18个战略投资项目,积淀的生态优势为密云引来147亿元投资。

眼下,密云正全力打造“一条科技创新和生命健康战略发展带,四条特色文化旅游休闲发展带,多个特色乡镇和特色产业”的全域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怀柔科学城东区引擎辐射带动作用,深入挖掘密云好山好水资源禀赋,建设“产业设施兴、人才服务兴、文化文明兴、生态环境兴、组织机制兴”的“五兴乡村”,打造“生态富民”的密云样板。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2 科技讯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2478号-15   联系邮箱:897 18 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