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的四平。李坤 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梨树县为文明诚信经营商户授牌。
四平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给群众办理业务。
四平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到企业走访。
开年就是一项新成果!
1月4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命名的决定》,四平市推进“无证明城市”改革项目从全国149个单项候选项目中脱颖而出,被确定为59个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之一。
回溯一年来的工作,四平市政务服务中心被评为全省先进,连续第4年获得该荣誉;企业登记实现从72小时到4小时的效率变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省领先;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位居全国地级城市第13名,创历史最好成绩;获评全国首批、吉林省唯一一个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并率先获批吉林省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
除积弊、转作风、提效能、闯新路,四平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振兴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对标先进地区、发展需求和群众期盼,全力推动营商环境再提升、再晋位。
利民惠企—
“加”运行机制 “减”办事成本
2019年5月13日,四平市正式启动“无证明城市”改革。在3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大胆探索、持续创新,实现了从“减证便民”向“无证利民”的升级转变。截至目前,全市已有8.3万件证明事项实现“无证明”办理,节省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167万元以上,节省办事时间4.3万天以上,受到企业和群众好评。
以往,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一直是坠在企业和群众心上沉甸甸的石头,想到要去政务大厅办事就眉头紧锁,需要提前预备出好几天时间,做好打“持久战”和“消耗战”的心理准备。
自从实施“无证明城市”改革以后,这块“大石头”被搬走了——
不再需要繁琐证明。通过直接取消、申报承诺、数据查询、部门核验、告知承诺五种方式,实现了“无证明”办理。用“数据共享”“部门帮办”,代替“群众跑腿”,彻底取消各种“奇葩”证明。
不再浪费时间和金钱。建立联络代办机制,对于保留证明事项中暂时不能通过部门核验、数据查询、申报承诺办理的,一律实行联络员、代办员兜底办理;建立容错免责机制,对于可能出现的责任问题和工作失误,分清情形、区分处理,惩戒失职、鼓励改革;建立“双承诺”机制,对于已列入“无证明”办理清单的事项,既不再向企业和群众索要证明,也不再向企业和群众开具证明,一律改为由部门跑代替群众跑,实现“无证利民”,群众不再多头跑、折返跑,交通费用和时间成本大幅降低。
不再苦苦等待。严格对标国家级、省级基本目录,由市级部门牵头归口集中梳理,对市、县、乡、村4级政务服务事项目录进行调整完善。市本级共梳理出纳入“无证明城市”改革的证明事项132项,经过多轮合法性审查、合理性论证后,在132项中确认取消证明事项9项、申报承诺23项、部门核验80项、数据查询20项。各项证明均由相关单位负责出具,办事企业和群众不用再开证明,办理程序得到简化,办理效率显著提高,群众办事即办即走。
按照最大限度“利民便民”原则,四平市还印发了“无证明城市”改革取消证明事项清单和保留证明事项清单,对证明事项办理方式进行明确。针对使用频次较高和获取难度较大的证明事项,特别是户籍管理、市场主体准营、资格考试、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健康体检、法律服务等方面的23项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同时,及时对涉及“无证明”办理的事项目录、办事指南同步更新,在办事服务窗口和四平政务服务平台公开发布,让群众一目了然。
增加政府部门的运行机制,减少企业群众的办事成本,四平市力争实现办事证明材料“零提供”,打造出“无证明城市”改革的新样板。
效率至上—
办事速度领先 市场主体争先
去年2月,家住双辽市的许晓娜,经过再三考量,决定开办一家美容院。当她去政务大厅办理营业执照时,发现事情比她想象中要顺利得多,从提交材料到拿到执照,仅仅用了一个上午。
“没有繁琐的流程,不需要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来回跑,只要进入政务大厅,就享受到一站式服务。工作人员的态度也很好,耐心亲切,真是开门大吉!”许晓娜高兴地说。
为解决企业开办涉及部门多、时间长、多头跑、跑多次等问题,四平市政数局采用线上线下整合的方式,通过集中服务、流程再造、并联审批等做法,将营业执照、刻章、税务登记、账户开立、劳动合同备案、医保登记、社保登记、公积金登记8件事“分别办”,整合为“整件事一次办”。设立企业开办(注销)一件事综合服务窗口,将市场监管、税务、公安、人社、医保、社保、公积金、银行等8个部门的工作人员纳入后台,实行“前台一窗受理、后台并联审批、统一窗口出证”的运行模式,企业开办(注销)全程只到一个窗口,“最多跑一次”。
市场主体还可以上网在“e窗通”系统提交开办申请,8个部门需要的同样材料一次提交信息共享,审批过程中证照共享交换,实现了“5个零”:全程网办“零见面”、涉及证明事项时采取“无证明城市”改革办理方式“零证明”、审批部门并联办理“零等待”、企业刻章政府买单“零费用”、审批结果经“警医邮”免费送达“零跑动”。全程只填“一张表”,企业开办跑出“新时速”。
目前,四平市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4小时以内、最短2小时,提交材料减少65%。去年,全市611家企业享受到改革红利,免费刻制印章2969枚,为新开办企业节省刻章费用33.75万元,市场主体满意度明显提升。
瞄准企业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手续多、办事难、耗时长等堵点问题,四平市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统一编制8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分阶段实行并联审批;综合实施多规合一、多评合一、多测合一,落实联合测绘、联合审图、联合验收;推行土地出让前“一单五清”告知制度,审批效率大幅提高;精简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数据材料实时共享,事项精简比例达到33.1%,申报材料同比减少60%,审批效率提高50%以上。
去年8月16日晚10时,市场监管局审批办负责人接到四平市乡建集团的“求救”电话:该企业为建设农贸市场,正在向国家农业发展银行申请项目基金贷款,急需办理增资业务,如果在次日早8时前相关审批材料不能上报,申请将不予受理。了解情况后,市场监管局审批办负责人没有丝毫犹豫和耽搁,立即带领工作人员赶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全程为企业提供指导服务,一直加班到凌晨,完成了全部审批业务,让企业拿到了变更后的营业执照。据了解,该集团申请的7800万元项目基金顺利获得审批,资金已如数到位。
今年春节前夕,总投资9000余万元的四平第一热力公司350MW机组火电烟气余热项目,因存在特殊符号,导致项目报建时无法识别,不能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四平市政务服务中心工程建设窗口的工作人员,发扬“店小二”精神,免费为企业提供领办服务,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及工程师进行沟通协调,最后解决了“报建”问题,使项目取得相关审批手续,顺利落地。
以诚立市—
完善信用体系 服务实体经济
人以信而立,城以信而兴。近年来,四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21年成功入围第三批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去年4月、8月,城市信用监测排名分别居全国地级城市第16名和第13名,连创历史最好成绩。
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随着城市信用体系日趋完善,信用监管愈加坚实有力,四平上下都感受到了诚信带来的好处。
“当初建养猪场,我们急需一笔小额贷款,一开始在建设银行APP上申请的额度是3万多元,后来银行调取了我的信用报告,额度提升到了近5万元。”信用变现,让伊通满族自治县伊丹镇生猪养殖户王崟卜尝到了甜头。
伊通在推进城市信用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信用惠民”理念,将信用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信用从无形转为有形,让老百姓、企业能够切身感受到信用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政务诚信是“第一诚信”。伊通将信用应用到干部任免、事业人员招聘、职称评定、综合荣誉评选等各项工作当中,由上而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凸显信用建设的“政能量”。伊通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每年11月份,我们的工作量就会达到一个小高峰,因为每年这个时候,政府各部门评先树优都要把个人信用报告列为重要参考内容之一。”
铁东区积极实施失信主体信用修复工作,开展“征信修复”乱象专项治理“百日行动”活动。区执法局配合市级相关部门,对辖区内1家以“征信修复”为噱头进行虚假宣传的中介机构进行现场摘牌,责令停业整顿;以信用中国网站为平台,对6户实现符合修复条件的企业进行了信用修复。
梨树县探索建立新型监管模式,以省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和行业信用评价结果为依据,对监管对象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推进全县行业信用监管体系建立,实现信用监管领域全覆盖,促进部门行政监管效能进一步提高。截至目前,共有15家执法单位制定制度文件,54423家企业签订信用承诺书,开展监督检查593次,为39户市场主体完成信用修复。
双辽市在全国383个县级市城市信用监测中,排名稳定在全国前50,始终处于第一方阵。建立了“双公示”信息周调度、月汇总、季通报、年考核机制,信息报送合规率、及时率达到100%,去年共上传“双公示”信息4519条,行政强制等5类行政管理信息155条;着力构建信用监管机制,市场主体签署主动承诺书1.6万余份,在农业、新闻出版、劳动保障、商贸等16个领域开展信用等级评定;组织各乡镇(街)、各有关部门向市场主体宣传推广吉林省“信易贷”平台,2022年共8398户市场主体入驻平台,成功授信74笔,授信金额5.92亿元。
公平公正—
规范执法行为 覆盖监督测评
2022年10月25日,铁西区人民法院快速审结了一起涉专利侵权纠纷司法确认案。这是四平市首例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案件。
该案件因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而产生纠纷,由四平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快速调解达成协议,由铁西区人民法院审查当事人提交的司法确认申请书、专利纠纷处理材料及涉案调解协议,通过互联网调查等方式核实案件相关信息,并出具民事裁定书确认双方达成的人民调解协议有效。此案开辟了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的新途径,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促进司法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了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的工作效率。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近年来,四平市以建设优质营商环境、公平竞争环境、公正法治环境为契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
2022年,四平成功获评全国首批、吉林省唯一一个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并率先获批吉林省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
司法公正的同时,执法行为也愈加规范。
行政检查执法备案改革先行先试引领全省。将全市32家部门纳入改革范围,实现执法部门全覆盖;6363名有行政执法证件人员信息全部录入系统,实现执法人员全覆盖;对标国家和省“互联网+监管”系统认领600多项检查事项,实现检查事项全覆盖;32家行政检查职能部门主要领导通过媒体公开承诺,实现社会监督全覆盖;以点对点发放宣传页、展示牌6万余份,实现执法人员与市场主体双向监督全覆盖;对116名执法岗位负责人开展评议,实现民主测评全覆盖。2022年,全市检查备案12108次,对市场主体行政处罚753次,比2021年减少34.4%。
双随机监管覆盖得到进一步拓展。2022年,四平市“双随机、一公开”部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团结协作,统筹推动部门联合抽查工作积极开展,逐步推进联合抽查工作深度和广度,努力实现部门联合抽查常态化。全市跨部门联合抽查比例为50.20%,排名全省第一,监管事项覆盖占比为93.37%,排名全省第二。
“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持续加强。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互联网+监管”工作,提高监管效率,全市检查实施清单完成率为100%,排名全省第一,监管事项覆盖率为92.34%,排名全省第二。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吉林日报记者:崔维利 杨率鑫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2 科技讯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2478号-15 联系邮箱:897 18 09@qq.com